您当前位置: 圣才学习网首页 > 新闻传播类 >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 > 学习指南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学习指南

◇ 教材介绍

21世纪已经来临,集聚力量,重新编写出一套体系完整的,能够为新世纪的新闻教育和新闻人才培养服务的新闻传播学的系列教材,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组织编写了这套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编著者都是各教学领域的专家,其中有许多人是相关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传媒经济学教程》的特点:第一,内容新,涵盖广。第二,写法新。第三,作者阵容强大。总之,这套教材的出版能够较好地满足新时代新闻传播学教学发展的需要,在宏观上,使学生把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其整体的框架:在微观上,能够借助教学使学生对新闻传播学的实践业务知识有具体的了解。本套丛书涵盖新闻学、传播学两大学科和新闻学、广播电视、广告三个专业。


◇ 作者简介

喻国明,男,1957年9月生,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法学(新闻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务及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会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咨询专家组成员、国家台湾事务办公室专家组成员、《中国传媒发展指数(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蓝皮书)》主编等。

生平经历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喻国明一直走在新闻传播学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前沿,早在八十年代中,他所提出的关于“传-受互动方格”理论、新闻体制选择的多维性理论以及他对中国新闻改革现实动因和未来走向的分析,等等,都是极富建树的理论创新成果,其中不少概念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学理论的基本“话语”而被收录到有关学术辞典和专业工具书中。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喻国明的研究进一步转入将学术前沿的理论与现实的传播实践接轨的方向上来。他一方面广泛吸取国际学术界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做了大量把握中国传播实际的极有认识和操作参考价值的调查研究项目,有针对性提出了“必读(视、听)性”的概念;提出了报纸不但是“新闻纸”而且也应该成为“有用纸”的概念;提出了传播产业是一种“影响力经济”的概念;近年来,他在新闻传播实践领域,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传媒业发展的拐点论”,“从‘增量改革’到‘语法革命’”以及“整合力是传媒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均在中国传媒的发展中起到了重大指导作用,赢得了“中国传媒十大创新人物”、“中国媒介发展思想人物”、“共和国60年十大影响力人物”等荣誉。

喻国明是国务院评定的对国家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曾经两度获得中国新闻奖学术论文奖,四度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等奖励,是北京市“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的入选者,2000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学术讲座

《新闻传播学术新观点:web2.0时代中国传媒业发展逻辑转型》、《新闻传播学术新观点:学术创新的着眼点与着手处》、《公共传播、舆情监测与研究方法》

学术著作

主要研究领域:新闻传播理论;舆论调查原理与方法,传媒经济与社会发展;传播学研究方法。

已经出版的学术著作21部:《中国新闻业透视:中国新闻改革的现实动因和未来走向》(1993)、《中国民意研究》(1993)、《嬗变的轨迹:社会变革中的中国新闻传播和新闻理论》(1996)、《媒介的市场定位:一个传播学者的实证研究》(2000)、《解构民意:一个舆论学者的实证研究》(2001)、《解析传媒变局:来自中国传媒业第一现场的报告》(2002)、《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的本质与竞争策略》(2003年)、《喻国明自选集》(2004年)、《变革传媒》(2005年)、《传媒竞争力》(2005年)、《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2005年)、《“拐点”中的传媒抉择》(2007年)、《传媒的“语法革命”》(2007年)、《中国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与公信力研究》(2008年)、《中国传媒软实力发展报告》(2009)、《传媒新视界》(2010)、《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型和社会性应用》(2011)、《中国人的媒介接触:时间维度与空间界面——基于“时间—空间”多维研究范式的定量考察》(2012)、《植入式广告:操作路线图——理论、实务、规制与效果测定》(2012)。另有400余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自1979年至2010年底,在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的论文发表量居全国第三位,被引文率居全国第二位。

学习工作经历

1957年9月生于上海市。1979年-1989年就学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先后获得学士(1983年)、硕士(1986年)博士(1989年)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分别任讲师(1989年-1991年)、副教授(1991年-1996年)、教授(1996年至今)

科研特色

喻国明是中国传播学实证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今,他已经主持进行了400余项具有广泛学术影响的实证研究项目,特别是近五年来,喻国明在调查数据的价值挖掘、智能化文本分析技术在互联网舆情监测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应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进行传播学研究,并据此提出“瞬间效果”的研究范式等,在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其中近年来最为重要的学术成果有:

1、中国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与公信力研究(作为首席专家承担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2004年)

本成果首次对媒介公信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对媒介公信力的相关概念关系作了基础性的界定,第一次从横向的跨地域差异和纵向的制度和社会变迁角度来对媒介公信力的判断维度和影响因素作了探讨,对一些建立在西方社会基础上的分析理论提出了新的思考,原创性的提出了基于我国现实的媒介公信力判断维度的理论假设和媒介公信力生成模式,全面分析了公信力对媒介功能的影响。

本成果在总结国际学术界近百年来于传媒公信力评测理论和方法及繁多实证案例的基础上,成功地建立起一个可将中国大众传媒公信力状况进行量化表达的传媒公信力测评指标。

课题组于2005年11月组织实施了《中国传媒公信力问题的全国居民调查》,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所进行的最大规模、指标体系最为完整、综合测评传媒种类最多的一项实症研究与评测分析,具有很高的实践认识价值和理论促进价值。

本课题的最终报告已经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中国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与公信力研究》(2009)

2、《中国传媒发展指数报告》(年度蓝皮书系列)

《中国传媒发展指数报告》从2008年起按年度发表,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传媒发展指数指标体系(China Media Development Index,CMDI)有两个突出的特点:首先,它是对全国和各地区的传媒综合实力的整体监测与评估的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其次,它将传媒业放置于一个大的宏观社会经济环境背景中去,着眼从媒介的生产结构和规模、传媒的盈利模式、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传媒经营本身的发达和利用程度,以及媒介消费特征与宏观经济的关系等五个方面,去搜寻、整合和挖掘我国现有的各种权威、经典的经济统计和传媒专业指标及数据,并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归纳、研究与处理,从而构建出一个综合、动态、结构性的中国传媒发展指数(CMDI)指标体系。

通过这一指数指标体系,一方面我们可以对中国及31个不同省市区域的传媒产业进行跨区域、跨年度和跨媒介的横向纵向比较,从而对全国各个地区的传媒发展状态和综合实力有了一个整体、动态地科学评估、判断与排序;另一方面,通过上述指数指标的比较和参照,我们可以全面、深入地发现各个地区的传媒发展优势、不足以及其导致的具体原因,并从统计指标意义上给予详分细缕的解读和剖析。据此,本报告虽是出自对中国传媒发展指数的编制成果的学术理论研究,却从而具备了对传媒产业战略指导和实际传媒经济运作参考的双重现实意义。

3、《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年度蓝皮书系列)

2008年喻国明所领导的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与北大方正智思研究院合作成立社会舆情监测研究基地,共同开发基于网络内容的价值挖掘分析软件,这套软件的引入能够极大地提升我们在网络舆情分析、网络内容的价值挖掘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奠定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在网络舆情研究方面的引领地位。从2009年1月起,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推出中国舆情监测的月度报告及专项报告(如金融危机报道的专项分析、央视大火的舆情专项分析、公安干警公众形象的专项分析、江苏省地区舆情的专项分析、全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专项分析等等),并从2010年起每年度以舆情蓝皮书的形式推出系列年度报告,已经在政府高层及舆论界产生重大反响,并收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与好评。实际上这套系统能够进行的研究类型还相当丰富,随着系统的完善,可以为人们开展舆情研究提供很好的技术平台。

喻教授作为国内传媒经济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对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产生了广泛影响,近几年来其所展开的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一直在推动着整个学科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在喻教授的带领下,人大新闻学院在传媒经济学方面已经形成了完备的课程体系和科研团队。

教材建设上,喻教授牵头编著的《传媒经济学教程》是国内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从经济学的视角结合传媒行业自身特性对传媒业、传媒机构、传媒产品宏观至微观三个层面的全面和系统分析,对传媒经济学的整个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梳理的教程,该教程的出版对于该学科的教学和研究都是极大的贡献。

 

◇ 指定院校
 
◇ 配套教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