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传媒社会学的视角》开创了新闻史的新写法,从传媒社会学的视角展开,借鉴西方新闻传播史研究的范式和方法,并密切联系中国新闻传播的自身规律,从体例、内容到研究方法都有所创新。全书以新闻业为经,以社会变迁为纬,从三个层次上展开:第一个层次,从传媒与社会的宏观框架里谋篇布局;第二个层次,从传媒的社会功能,考察中国传媒的变迁,确定各章的主题和论述的线索;第三个层次,从现代化的视角,深入考察传媒的社会功能。
本书重视专业史的特性,每一章都做到重点突出,史论结合。书中征引颇广,涉及多个领域,对于历史资料的梳理要言不烦,自制了多个图表,便于读者征引和省览;一些琐细的知识点整理得井然有序、一目了然;文字简约,可读易记。
陈昌凤,香港中文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日本龙谷大学国际社会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新闻传播史、大众传播理论、比较新闻学、大众传媒与社会变迁、新闻与传播教育。
个人简历
陈昌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198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90~199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习,1993年师从方汉奇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毕业后,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传播系任教,后转入新闻与传播学院,任副院长、新闻系主任。
所在院系:新闻与传播学院
职称:教授
学位:博士
2007年以来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2001年至2008年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新闻系主任
2001年至2006年3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2001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
1996-2001: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副教授
1993―1996: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1982―1986: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研究领域
1.世界新闻与传播教育之研究
2.中外新闻传播事业历史,中西媒体比较研究
3.大众传播理论研究
4.大众传媒与社会变迁
学术专著
《中国新闻传播史:传媒社会学的视角》(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中美新闻教育:传承与流变》,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正在发生的历史――中国当代新闻事业》(上、下册),执行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魔镜丛书》(媒介素养系列丛书,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香港报业纵横》(当代香港报业史),法律出版社,1997。获北大、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蜂飞蝶舞――旧中国著名的报纸副刊》,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大众传播学》(合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大公报百年史》(当代部分撰稿),方汉奇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中国现代新闻史》(参与),新华出版社,1997年1月。
《中国新闻事业简史》(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2年重印。
翻译著作
Michael Schudson著,《挖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合译者常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尼克松:《真正的战争》(合译者萧啸),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科研项目
1.主持《美国传媒控制体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4年立项。计划2006年完成。目前已做相关的阶段性研究如《美国联邦传播委员会对美国传媒格局的影响》、《美国政府网站的功能与影响》、《从“预制式新闻”谈政府与传媒的关系》。
2.主持“广播影视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调查”,国家广电总局社管司项目,2004立项。已出报告《广播影视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现状调查报告(2005)》。
3.主持“传媒与中国社会变迁(教材),北大项目
4.主持《媒介素养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项目,2003立项
5.主持“中美新闻教育研究”,广播电视出版社项目
6.参与日本龙谷大学国际社会文化研究所项目《日占时期的传媒研究》(卓南生主持)
7.参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负责者:人民日报研究所),负责源流编,中宣部项目
奖励荣誉
《香港报业纵横》(当代香港报业史),法律出版社,1997年6月。获北京大学第六届哲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Copyright©2007–2025 www.100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圣才学习网 版权所有
全国热线:400-900-8858(09:00-22:00),18001260133(09:00-22: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