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圣才学习网首页 > 新闻传播类 > 李彬《传播学引论》 > 学习指南

李彬《传播学引论》学习指南

◇ 教材介绍

为了尊重历史,也为了初学者的便利,这个增补版除纠正错别字外,对第一版的内容未做任何改动。由项德生教授撰写的序言,以及书后所附祝建华教授的《美国传播学研究方法综述》一文,也都原样保留。

除此之外,增补版又增加了以下三部分内容:

第一,在初版的正文之前增加了一篇“导言”,希望用新的视角、从新的高度、以新的材料,对传播与传播研究进行全景式的论列。

第二,在初版的第一讲——概论、第二讲——人际传播和第三讲——大众传播之后,又增加了第四讲——批判学派,这也是增补的主要部分。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是传播学的两大学派,而初版大多为经验学派的内容,对批判学派涉猎较少,增补版即希望多少弥补这方面的欠缺。另外,这十年间我的研究兴趣也主要在批判学派上,本次修订等于借机将这方面的粗浅成果做一集中展现。其中的第十章是对批判学派的“鸟瞰”,它出自我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的“传播学前沿讲座”上为研究生做的演讲;第十一章是对批判学派的“透视”,它出自我为吴文虎教授主编《传播学概论》一书所写的有关章节;第十二章“批判视野的全球化与大众传播”,则是我与尹鸿教授一同主编“媒介研究”第一辑《全球化与大众传媒》时起草的一篇文章,此文的部分内容曾以不同形式发表,这一次则全文收入。

第三,选录了三篇与增补版相关的文章:一是提交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的《传播学研究及其中国化——论传播学在中国的三个阶段、三个流派与三个面向》,二是为“国际关系与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准备的演讲稿《当下的批判与批判精神》(由于临时急务,未能如期宣读),三是就何道宽教授所译两部麦克卢汉著作写的书评《媒介狂欢时代的先知》。这些文章均从不同方面涉及批判学派的思想、理论及研究。

这是一部系统而完整的传播学入门教材。在第一版既娓娓道来、又深入浅出的基础上,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体例更加完备。

 

◇ 作者简介

李彬,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人物简介 

1959年生,新疆乌鲁木齐人

1978年春,入郑州大学中文系(新闻方向),为所谓“77级”大学生

1984年后,一直在郑州大学新闻院系执教,第一次开课为1986年春季学期,主要承担外国新闻传播史等基础课程。

1989年,受郑州大学新闻系系主任项德生教授的委托和安排,开始着手教授传播学课程,同时写了三四十万的讲稿,也就是后来1993年出版的《传播学引论》(2003年又出版了“增补版”)。

1998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1999年出版),师从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方汉奇先生。同年调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任系主任

2001年,调入清华大学传播系,教授中国、外国、本科生、研究生的新闻传播史课程。

2002年,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

2003年,获清华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奖”

2004年,获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

2006年,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学术兼职  

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天津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著述 

《中国新闻社会史(1815~2005)》,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明天文库。

《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1993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合著),新华出版社,1998

《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新华出版社,“新闻传播学博士文库”,1999

《大众传播学》(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新华出版社,2003

《媒介二十五讲》(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媒介话语:新闻与传播论稿》,新华出版社,2005

《全球新闻传播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百年中国新闻人》(为其6位研究生2005完成),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新闻写作》(译著),新华出版社,1999

《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译著),新华出版社,2004

近年所开课程

中国新闻传播史(本科生)

外国新闻传播史(本科生)

名记者研究(本科生)

媒介文化与批评(本科生)

新闻史研究(研究生)

媒介与社会研究(研究生)

新闻中的文化(新生研讨课)

新闻与传播学前沿讲座(研究生)

学术基本要素讲座(研究生)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本科生与研究生)

传播学历史、理论与方法(博士生)


◇ 指定院校
 
◇ 配套教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