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圣才学习网首页 > 新闻传播类 > 蔡尚伟《广播电视新闻学》 > 学习指南

蔡尚伟《广播电视新闻学》学习指南

◇ 教材介绍

《广播电视新闻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体例新。本书按照广播电视新闻行业从业者职业发展的大体顺序来布置章节,循序渐进,娓娓道来。  

二、理念新。本书力求客观揭示广播电视新闻行业乃至社会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使读者对行业与社会的各种复杂情况增强“免疫力”。  

三、材料新,观点新。本书努力选取最新的案例与材料。在观点上,本书在兼顾教材的一般认知的同时.也提出了较新的观点。  

四、语言新。在语言风格上,本书力求较其他同类教材显得更生动活泼、具有人情味,行文具有一定的历史感与文化色彩。

 

◇ 作者简介

蔡尚伟,中国“2009文化产业年度人物”,全国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之一,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广播电视研究所所长,34岁开始指导博士生,被称为“中国最年轻的传媒博导”,后因在文化产业领域的突出表现,被媒体冠以“蓝海水手”“麻辣教授”等一系列标识性头衔。2010年5月,创作歌词19首并在成都市文化产权交易所挂牌销售,引起媒体广泛关注,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新浪网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与转载,2010年6月下旬,再创歌词19首,引发媒体的持续跟进和网民的一番评论热潮。

个人资料

代表文学作品: 《东坡月》等

代表广电专著:《广播电视新闻学》、《电视专题》等

代表文化产业专著:《文化产业导论》、《文化产业比较案例》等

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产业、广播电视、新闻传播

代表电视作品: 《巴蜀四帅》、《毛泽东在四川》等

代表传媒论著:《百年“双城记”——成都、重庆的城市文化与传媒》等

主要荣誉:2009“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全国十佳百优电视理论工作者”等

人物简介

蔡尚伟,1970年出生,1988年考入四川大学新闻系,1992年分配到四川省广播电视厅工作,制作了百余部(集)电视专题片,创作了大量的广告作品、报刊文学以及电视新闻作品,并参加了重大科研项目《新闻传播百科全书》等的编撰工作。1997年考入四川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0年9月考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攻读文化与传媒方向博士,2000年12月调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2001年7月破格晋升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2002年任硕士生导师,2003年任四川大学广播电视研究所所长。

2004年获博士学位,并获准特批为教授,指导博士生,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传媒博导”;同年任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赴美考察美国政治传播制度。

2007年,入选第三届“全国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率先开展金融危机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的系统研究,先后发表有关金融危机与文化产业的论文多达30篇,向中央部委、有关政府部门陆续递交多份研究报告,并提出“文化十条”、“文化产业进入国家后续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等多条政策建议,在全国引起广泛反响。最终,在全国政、学、业界相关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获国务院正式通过。

2009年,被国家文化部机关报《中国文化报》授予中国“2009文化产业年度人物”的荣誉称号,成为当年唯一获此殊荣的理论界人士。

2010年5月,所创作的十九首歌词在成都市文化产权交易所挂牌销售,引起媒体广泛关注,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新浪网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与转载,并称其为“麻辣教授”。2010年6月下旬,再创歌词十九首,引发媒体的持续关注和网民的热烈评论。8月,趁势推出四首已谱曲目,并在网络上引起不小轰动。

人物标识

2009年末,《中国文化报》出炉了中国“2009文化产业年度人物”。在这份榜单中,“中国最年轻的传媒博导”蔡尚伟,与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新浪总裁曹国伟等业界重量级人物同享殊荣,并成为了当年文化产业理论界的唯一获奖人选。他的背后没有一个闪闪发光的产品或者实力雄厚的公司,而是坚持以“最彻底的理论性,最彻底的实践性”为原则,充分发挥跨学科、跨领域、跨国别理论分析的优势,提出构建“比较文化产业学”的学术主张,并完成了《文化产业导论》、《文化产业比较案例》等学术著作及百余篇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为中国文化产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做出了独到的理论贡献,为未来中国文化产业乃至世界文化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中国文化报》以此评价蔡尚伟:“尊重传统又勇于创新,不断开辟文化产业研究的‘蓝海’,堪称一名表现突出的‘水手’。”

此后,他以“蓝海水手”的姿态继续遨游在文化产业这片浩瀚海域,通过不断探索理论前沿,不断开辟理论研究新“蓝海”,丰富着自己的文化产业理论体系,并开始深入探寻理论与实践环节的对接路径,通过打造“文化产业蓝海实战攻略”,全面渗入文化产业实战领域,堪称文化产业理论界的实战先锋。2010年5月下旬,他创作的十九首歌词,成为了成都市文化产权交易所第一批挂牌交易的项目之一。第一次将自创歌词推向市场,就一次性推出了十九首,显示出他对文化产业市场极大的信心。他认为,文化产业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的产业,尤其是歌词创作,更易推动文化产业,形成“文化创意、全民共享”的良性发展格局。原因有三点:一是歌词本身篇幅短小,易于浓缩精华,厚积薄发;二是作为当代鲜活的文学形态之一,歌词有其特有的呈现与表达方式,其短小精悍的格式、兼容并包的内容、情感鲜明的格调、平仄相宜的节奏,易于与音律曲调有机融合,形成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文化;三是歌词巨大的辐射强度。歌词载体虽小,但却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调动民众对于歌词创作的积极性,有助于提升全民素养,丰富文化内涵,形成良好的文学创作氛围,从而催生“全民创作、全民鉴赏”的新型文学时代来临。试想一下,全民创作潜力一旦被激发,激活的将是整个音乐市场,对文化产业的拉动性发展也就可想而知。因此,“蓝海水手”率先发力,主动进入音乐产业链制作的最前端即歌词创作,并亲身参与到后来的策划创意、渠道营销等产业链各环节,向人们展示了学者跨行做音乐的全过程,也拉出了一条全新的音乐产业制作链条。他通过亲身实践,向世人证实了文化产业的包容性与广泛性,展示了人人都可参与到文化产业实际运作中的可操作性,他以一种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充分挖掘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对未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主要学术成果

重要课题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研究》(批准号09AZD032),任负责人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电视创新与西部文化的现代化》(批准号03CXW004),任负责人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我国中心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软实力竞争》分课题《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软实力竞争》(批准号06&ZD011),任负责人

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提升舆论引导力研究—以汶川大地震等西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为切入点》子课题《西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环境的典型性研究》(批准号:08&ZD060),任负责人

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子课题《文化产业与文化软实力》(07AXW003),任负责人

6、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对成都、重庆城市文化与传媒关系的百年考察》(2003年度),任负责人

7、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课题(批准号:2000ZDXM860001)《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广播电视发展战略研究》,主要承担《四川广播电视发展战略研究》与《成都广播电视发展战略研究》的调研与撰写工作

8、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5.12”地震后四川的形象修复与文化产业发展》(批准号:SC08A04),负责人

9、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文化产业比较案例研究》,任负责人

主要获奖专著及论文

1、《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对策:“文化十条”》2009年1月,在河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新闻爱好者》杂志承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与新闻事业发展”征文评选中,被评为特等奖

2、《媒体竞争论》(四川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新闻传播类)2003年3月《媒体竞争论》(第四届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专著评选一等奖)2003年10月

3、《纪录片的“真实”之梦》2003年中国电视金鹰奖(论文)二等奖

4、《从国家文化安全的视角看广播电视集团化》(2001年8月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奖二等奖)

5、《当前推进广播电视集团化改革的现实路径》,《声屏世界》12/2000[2001年6月获中国记协举办的首届全国新闻专业期刊优秀论文、优秀栏目大赛银奖]

6、《深度报道的革命》(2001年11月获第七届中国广播电视学术论文奖三等奖)

7、《对东西部传播不平衡现象的几点思考》[2001年9月获四川省广播电视学术论文奖二等奖(省级政府奖)](2001年11月获第七届中国广播电视学术论文奖二等奖)

8、《对四川广播电视集团化改革的几点思考》[2001年9月获四川省广播电视学术论文奖一等奖(省级政府奖)]

专著与教材

1、《百年“双城记”——成都、重庆的城市文化与传媒》,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2、《电视专题》,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3、《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

4、《文化产业比较案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

5、《电视文化战略》,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年

6、《广播电视新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7、 《文化产业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8、《影视传播与大众文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

9、《媒体竞争论》,四川民族出版社,2001年5月

“蔡门论语”摘选

【注】蔡门是导师蔡尚伟与其众弟子(不仅仅限于嫡系门生)的统称。此处“蔡门论语”经蔡门弟子整理收为语录,本人尚未审核。

我是24小时工作制,学术、工作、生活、人生完全是一体的。只要我活着,我就是在思考,就是在传播,就是在实践。生活、学术、工作不能相互隔离。————蔡尚伟

人生篇

【所有事情都是一件事】

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所有事情都要找到它的连接点。通则不痛,通才能大,不通则小。就学术研究来看,只要转换角度,转换思维,吃饭逛街可以学术,打牌喝酒也可以学术,而那些不与生活、不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可能仅仅只是堆砌辞藻去自圆其说、自娱自乐。简而言之,生活中有学术,学术中有生活,进而甚至做到生活学术化,学术生活化。

就个人培养来看,一方面,不要过于拘泥于学科的界限。学科上不能相互隔离,要防止以学科的名义宰割人类经验和知识体系,避免门户之见和狭隘的专业主义、单面化、碎片化,以至造成自我碎片化。文史哲法经。学文也是学史,学文也需学史,以此类推。研究的关键是培养一种认识事物的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方法通了,所有学科都是一门学科。另一方面,不要过于拘泥于事情类别的界限。并不是说学术做多了实战能力就一定不足,好的学术研究,一定都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此对实战中宏观和微观问题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能在科学的学术研究中得到明显的提高。这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会是一个很大的竞争优势。

人生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件事情,生活中的所有事情也是一件事情,要把所有的事情统筹起来做、联系起来做。世界上的事情看似很多,我们要经历的事情也很多,但我们可以也一定要把所有的事情当作一件事情来做——那就是你心中的梦想、你要去的地方。所有的事情都围绕并服务于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来做,这样才会忙而不乱、事半功倍。

【世界上没有突发事件】

与突发事件伴随而来的,往往是人们面对突发事件时的手足无措。如果人们以一种非常从容不迫的心态和态度去应对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对于他来说便成为了偶发的必然事件,一切状况都在掌握之中。

如何才能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呢?这需要我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预见性,通盘考虑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从而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成竹在胸。未雨绸缪,讲究规划,讲究策划,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成为这样一个战略家,不仅要有战略观,最好能做到战略与战术并重,准确判断事物的轻重缓急,提高人生的效率。这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才能做到。自我培养的核心是“舍得”。既通文史哲法经等基础型学科,又懂传媒等应用型学科是最理想的状态,但若不能兼得,舍前者而取后者。文史哲法经是安身立命之本,掌握不变才能应万变。

总之一句话:要时刻准备着,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所有人都是媒体】

在媒介化生存时代,人人都是一个媒体,只有提升自我的传播能力,才能适应媒介化时代生存的需要,这也正是大传播学的目标所在。某种程度上,大传播学就是媒体使用学,即怎样使用媒体的能力。公共关系、营销、形象,这些都是传播学的概念术语。针对学新闻传播的人,心心念念所谓实战、所谓实践,总是将这与学术对立起来,却不考虑人生处处皆实战,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媒体,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自我传播,运思的能力就是传播的第一重任务。人际传播,日常就有,怎么样将你的意见让别人认同,是传播的第二重任务。自我、人际、大众传播,没有根本的差异,是一以贯之的。每个人,自从出生那天起,就以媒体的方式存活在这个世界上,达到传播的目的。因此,传播是目标,媒体是工具。

【人生态度】

在人生态度方面既要功利又要非功利。在宏观上要功利:天地有万古,此生不再得;人生有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因此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深谋远虑而非急功近利,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为自己的人生布局。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猎豹,而不是狮子、老虎,从现实条件来看,我们成为森林之王的可能性较小,但完全有可能成为猎豹。猎豹的特点是反应快,前面匍匐前进,前期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待到时机成熟之时一跃而起。做事情讲求稳、准、狠。在微观上要非功利:做某件具体的事情时要全身心投入到所做的事情之中,而忘记功利性的目的和动机。比如,读书的时候就要静下心来,抛开一切杂念沉醉到书的世界中去,达到忘我的境界。人最大的资源,永远来自内心。最可靠的智慧、真正的经典都来自于自修。可以静思七天,进入无任何功利目的的纯思状态。反思:自己看过哪些书?哪些电影?哪些电视?哪些报纸?受过哪些教育?交过哪些朋友?自己有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哪些还没有解决?做对了哪些事?未做对有哪些?自己的遗传基因是怎样的?听不听得到自己的心在跳?血液的流动?觉不觉得自己的呼吸很重要?呼和吸之间孰轻孰重?缓与急能否分得出来?意念在控制你的气息,控制你身体内部的运动。人生在世,太闲则杂念横生,太忙则真性不现。遇忙处会偷闲,处闲中能灵动,便是安身立命之功夫。

【生活态度】

我有两种生活态度:“我将永恒”与“我将离世”。我将永恒,让我们坦然轻松面对一切事物;我将离世,让我们珍惜世界所有有缘人、有缘事、有缘物。只有将这两种生活态度结合,才能够激发人生价值,发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

【世界观】

我有两种对待世界的态度:“我无所不知”、“我一无所知”。我无所不知,强调的是一种通透之感,我即世界,我与世界贯通,万物与我同在;我一无所知,对整个世界要满怀敬畏,警惕自己的独断,处处感到自己如沙子般卑微,对外界客观,自我保持一种谨小慎微的探寻状态。芸芸宇宙中,地球本是宇宙星球中的一粒尘埃,要穿透自身的局限性,看穿一切成败荣辱。

【人生观与价值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它是有阶段性的,在四十岁之前,你只能无条件的激情,然后到了四十岁左右,可能就得慢慢认命了。到了老年六七十岁的时候,不管过的怎么样,都得知天命,不能再患得患失了。做的再差,都应该无条件的快乐,无条件的享受生活,无条件的知足。如果时序错位的话就很有问题。青年的时候不激情正如同花朵刚要盛开时,却凋谢了。如果到了六十岁反而激情了,我经常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件很痛苦的事。

人生价值是用你经历的那些巅峰体验支撑起来的,大量平淡的岁月都是供你回味这些巅峰体验的。人生的最高境界有两个衡量标准:一是能否在大庭广众之下安然入眠。二是能否在死前做到无惧、无悔、无憾。仔细体会一下,这三个词有不同的层次,如果有的东西没有经历过,能无憾吗?你有没有事业辉煌的巅峰体验?有没有过痛彻心扉的一次真爱?有没有过听一首歌听到泪流满面?这些都是珍贵的财富。人生讲究丰富平衡,应该积极去体验美好的东西。事业、爱情、社会价值、个人追求都不可偏废,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不要拒绝。特别是文科生,要能为了一首诗而流泪,为了一支歌彻夜难眠,为了一个人思念一生。无风月花柳,不成造化;无情欲嗜好,不成人伦。只以我役物不以物役我,则嗜欲莫非天机,尘境即是理境矣。

【道德观】

伦理的要求应该是双面的,父慈而子孝,对于父亲和儿子都有要求,不是单方面的。我不主张设立过高的道德标准,不要给道德过多苛刻虚伪的标准。人之初,性善恶都有,关键是后天的栽培。我欣赏“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思想境界,但不提倡,过于自私或过于高尚都是不值得提倡的,要在人性之间树立一条平衡线。不伤害他人、不危害社会就是道德的。中国是个泛道德主义的国家,很多东西都上升到道德的标准。只要别人没有损害你,你管那么多干什么呢?比如,别人同性恋干你什么事?

平等是道德的基础,所谓泄水至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的降生出世谁也不知道会往哪去,有的人生于帝王将相家,有的人出生于草根阶层,都是那杯水,不能因此有骄人之处。那种高高在上以俯视的态度进行批评,然后留下清高的背影转身而去,是不宜于事情良性发展的。而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这是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在做人的工作时,要根据不同人的需求来做工作,只有少部分人能够用道义去打动。所以和人打交道是先小人后君子,先把人当成利益主体去考虑。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都有问题。这中间的悖论即既要防止将心比心,又要注意差异性。对于研究生来说,我更强调的是德与才的关系。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怎会不魍魉猖狂?

【待人处世】

待人处世之道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心智是否成熟。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怨人知,便是大恶。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所谓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待人之道如是,对己则操存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应用要有圆机,无圆机则触物有碍,何以成旋乾转坤之经纶!此外还应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过分执着于理想是幼稚,因为认清了现实而陷入一种惯性的麻木也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成熟的人应该是在认清了现实的情况下,能够很好的协调自己和现实的关系,同时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始终处在一种接近而平衡的状态。

【关于做事】

做任何事情,先识大势,再谋布局。先抗争,以抗争的姿态去做大事,危险系数很大。在某种意义上,我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然后在小处取胜,大处落败。但我都算幸运的,至少能取得局部胜利。很多人也许会终其一生,郁郁寡欢。在顺大势方面还要注意一点,要随顺内心的选择。

【关于爱情】

人一辈子需要布局很多东西,不可能同时求得,难的东西应当先布局。现阶段而言布局重点就是学业。先布局好学业事业再追求爱情,容易;反之则较难。但是,如果遇到了那个你觉得非爱不可,让你不可抗拒的真爱,那么你值得放弃其他追求。不要因为一些顾忌而放弃追求美好的东西。在人的一生中,应该轰轰烈烈地爱一次。哪怕结局是令人心痛的,哪怕你因此失去了很多其他东西,哪怕你以后再也没有心力去爱别人。因为它的价值在于:激发了你的巅峰体验,并且爱情的本质就是错判,是个人将自己的理想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只是有的人投射的准确率高,和自己的理想化样态更像罢了。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找到真爱的人,那是可悲的。在人生终老之时回顾漫漫人生路时会感到无比缺憾,因为他再没有任何机会能够拥有。

亲情是血缘关系,友情是精神交往,爱情嘛,两者都有。两个人,是因为相似性走到一起,又是因为差异性而相互欣赏。这种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上的差异性正是吸引双方之处。试想若是克隆出一个一模一样的你,你会把他(她)当作恋人来爱吗?没有人可以走到 你内心深处去,连你自己都不可能,人因为相似而交往,因为互补而相互欣赏。结婚应慎重,不是办家家酒。不要随便找个人将就,因为如果你后来又遇见真正爱的人,那么以前的经历很有可能会影响你和爱人之间相处的纯粹性。

【给毕业弟子的话】

目前我真心希望毕业的你们以后做健康人、做善良人、做聪明人、做能干人、做精英、做栋梁这条路,如果你们能够实现的话,这是你们人生价值最大化之路。至于能走多远,那就要看个人的造化,但是方向应该是这个方向,而不能反过来,不能是仅仅图个轻松。目标方向是如此,但是这并不代表如果你们实现不了,我会对你们有成见。只要你们往这个方向努力走了,无怨无悔,我也会很欣慰。

 

◇ 指定院校
 
◇ 配套教辅